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扫一扫
关注官方公众号
至顶头条
近日,《网络安全法(草案)》(以下简称“草案”)刚刚在8月5日停止了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据悉截至8月3日下午,全国人大网上已收集到3191条社会意见。在草案公开征求意见的同时,依循立法惯例,还在中国法学会、全国律协、法学院校等智库和行业协会征求了意见。
业内专家认为,此次“草案”将成为未来保障我国互联网安全的重要依据,其会在网络安全战略规划与促进、关键网络基础设施保护制度、网络安全监测与应急响应制度、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网络实名制度等方面发挥重要指导作用和法律约束力。
但由于网络安全形势变化迅速,加上我国立法程序相对复杂,导致我国的网络安全法律法规迟迟未能出台,而对于此次“草案”的逐步完善,无疑为《网络安全法》的正式发布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确定网络安全工作基本原则
“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就提出了网络安全是事关国家安全和国家发展、事关广大人民群众工作生活的重大战略问题,要从国际国内大势出发,总体布局,统筹各方,创新发展,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网络强国。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要求完善网络安全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在此背景下,全国人大于7月6日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草案)》。
作为确定我国网络安全工作的基本原则,其在《总则》和《网络安全战略、规划与促进》部分提出了一条倡导性条款,即“倡导诚实守信、健康文明的网络行为”。作为我国网络安全的基本法,这些“软性”法律规定确有必要,旨在于明确建设网络安全保障体系的主要举措,从而为整体推进保障体系建设提供法律依据。
例如,坚持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发展并重原则;提出网络空间主权;强调开展国际合作;建立统筹协调、分工负责的网络安全管理体制;加强行业自律;充分发挥行业组织作用;强化网络安全顶层设计;加大财政投入;做好宣传教育和人才培养工作等等。
保障网络产品与服务安全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人们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模式已经被改变,购物交易、社交娱乐、学习工作等方方面面的需求都可以通过互联网来完成。这同时意味着,个人、企业信息都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在互联网上被采集、存储和传输。由此,如何保障网络产品和服务安全也成为本次草案关注的话题。
对此,“草案”中对网络产品和服务提供者的安全义务给出了明确的规定和划分,其中包括不得设置恶意程序,及时向用户告知安全缺陷、漏洞等风险,持续提供安全维护服务等;总结实践经验,将网络关键设备和网络安全专用产品的安全认证和安全检测制度上升为法律并作了必要的规范;建立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运营者采购网络产品、服务的安全审查制度。
保障网络产品与服务安全
与此同时,网络运营者应当建立网络信息安全投诉、举报平台,公布投诉、举报方式等信息,及时受理并处理有关网络信息安全的投诉和举报。国家网信办和有关部门需依法履行网络安全监督管理职责,发现法律、行政法规禁止发布或者传输的信息时,应当要求网络运营者停止传输,采取消除等处置措施,保存有关记录。对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的上述信息,应当通知有关机构采取技术措施和其他必要措施阻断信息传播。
重大突发事件政府可限制网络
对于有效实施网络信息安全等手段,“草案”还赋予相关主管部门处置违法信息、阻断违法信息传播的权力,表明任何个人和组织使用网络应当遵守宪法和法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不得危害网络安全,不得利用网络从事危害国家安全、宣扬恐怖主义和极端主义、宣扬民族仇恨和民族歧视、传播淫秽色情信息、侮辱诽谤他人、扰乱社会秩序、损害公共利益、侵害他人知识产权和其他合法权益等活动。
同时,本“草案”还对网络安全监测预警和应急制度作出了规定,要求发生网络安全事件时,县级以上政府有关部门应当立即启动网络安全事件应急预案,及时向社会发布与公众有关的警示信息。其中明确到,因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秩序,处置重大突发社会安全事件的需要,国务院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经国务院批准,可以在部分地区对网络通信采取限制等临时措施。
综上,今天对于互联网安全,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一些法制程度完备的国家在网络安全立法方面已经走在了前列。而我国作为全球重要的网络大国则更需要与时俱进,及时在专业法领域填空补白,用法律的手段为网络安全和网络文明保驾护航。相信通过“草案”的逐步完善,未来我国的网络安全发展必然走向有法可依的体制之中。
如果您非常迫切的想了解IT领域最新产品与技术信息,那么订阅至顶网技术邮件将是您的最佳途径之一。
现场直击|2021世界人工智能大会
直击5G创新地带,就在2021MWC上海
5G已至 转型当时——服务提供商如何把握转型的绝佳时机
寻找自己的Flag
华为开发者大会2020(Cloud)- 科技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