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扫一扫
关注官方公众号
至顶头条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的8级大地震,震撼全球,瞬间上万生命逝去、家园变成废墟。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地震灾害,全国上下众志成城,全力以赴抗震救灾。随着救灾工作的不断推进,在继续搜救生还者的同时,灾区也需要逐步恢复正常的社会生产生活秩序。在此次震灾中受损情况比较严重的银行、证券、保险等社会组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着严峻挑战:怎样应对这种影响范围大、破坏力强的突发性灾难?金融业的灾难备份建设情况如何?中小金融机构应选择何种灾备服务模式?如何在灾难发生时保证业务的持续性运作?在日前举办的“第二届上海国际金融服务外包研讨会暨金融灾难备份与恢复高峰论坛”上,来自各方面的专家围绕金融灾备建设主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与会人士表示,当前,我国金融及金融服务外包防灾体系亟待建立和完善。
深度聚焦金融行业
“虽然我们都不希望灾难发生,但我们还是要做好金融防灾和灾难备份恢复工作,因为灾难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这几天,汶川大地震牵动了所有人的心,在这一背景下,我们在这里举行‘金融灾难备份与恢复高峰论坛’就显得很有必要,虽然我们更希望汶川大地震没有发生。”
这是主持人5月16日在“第二届上海国际金融服务外包研讨会暨金融灾难备份与恢复高峰论坛”开幕式上所做的开场白。正如主持人所言,目前,我国金融和金融服务外包正面临多种突发灾难的考验,安全形势日趋严峻,金融及金融服务外包防灾体系亟待建立和完善。
据记者了解,由上海市金融服务办公室、上海市外经贸委、上海市信息委、浦东新区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本次论坛,是迄今为止我国惟一深度聚焦金融行业灾备的论坛。近300位国内外金融机构代表齐聚峰会,深度透视全球灾备新风向,探索本土市场发展新路径。与国际顶级灾备服务商共同研讨金融灾备的需求特性、先进理念、使用技术,全面共享经典实践;本土金融机构则讲述灾备建设的切身经验,全面体验金融机构灾备建设的推动历程。“解读政策,沟通信息,介绍实务,搭建平台,招商引资,实现金融信息服务产业链上下游的贯通,推动上海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本次论坛组委会相关负责人如是表示。
本次论坛重点关注了基金公司灾难备份建设的相关情况,以此推动金融灾备平台建设。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在沪基金公司关于灾备建设的盛会,在沪20余家基金公司的IT或信息技术部总监、督察长等与会。中金数据系统有限公司、IBM公司、艾默生网络能源有限公司以及多家基金公司的与会代表发表了精彩的演讲。在总裁对话环节,基金公司与灾备服务商就目前中国基金公司总体灾备建设现状、灾备外包的可行性、灾备环境和灾备系统分散建设与集中建设的利弊等问题进行了深度探讨。
全球关注灾难备援
当今,信息化深入渗透经济社会各领域,已经成为社会运行的基石。推进灾难备份建设,保障重要信息系统的持续健康运行,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议题。金融是国家经济运行的命脉,金融信息安全直接关系国民经济大局的稳定。随着金融数据大集中深入推进,金融信息安全问题日益凸显。大力推进金融灾备建设,构筑金融信息安全终极防线,已经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
历史上曾发生的金融业信息科技事故表明,如果银行系统中断1小时,将直接影响该行的基本支付业务;中断1天,将对其声誉造成极大伤害;中断2-3天以上不能恢复,将直接危及其他银行乃至整个金融系统的稳定。当我国从IT科技获得越来越多动力的时候,相应的IT风险也正处于急剧膨胀的过程中。
据来自美国的一项调查显示,在全球金融灾难的原因统计中,排在前七位的分别是电力中断(占27%)、雷雨(12%)、水灾(10%)、硬件故障(8%)、炸弹袭击(7%)、飓风和火灾(均为6%)、地震和系统故障(均为5%)。特别是“9·11”以后,灾难备份与恢复受到了国内外各界的高度重视。从2002年起,我国政府多次发文,强调灾备建设的重要性。
根据国际经验,应对金融突发灾难的最有效办法,是迅速建立并不断完善金融机构灾难备份和恢复系统。实施灾难备份的目的是确保重要信息系统的数据安全和关键业务可以持续服务,提高抵御灾难的能力,减少灾难造成的损失。灾难备份系统是整个信息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不是游离于生产系统之外的一个独立系统,更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东西。数据灾难备援服务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目前在发达国家已成为信息工业中增长最快的行业之一。其主要行业应用是:在政府或企业的信息数据中心遭遇自然灾难或人为侵害时,启用同城或异地建立的备份数据中心提供不间断的数据信息服务,从而保证政府或企业的业务连续性。在政府、金融、电信、交通、能源、公共服务业及大型制造、零售业等信息化依存程度高的行业,灾难备援应用极其广泛。特别是在震惊世界的美国“9·11”恐怖事件发生以后,“灾难备援”成为全球性的信息化课题。
此前,国家信息化领导部门曾明确提出数据中心的灾难备援是构建我国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制订了一系列发展规划与应用标准。在此基础上,我国的数据灾难备援市场迅速升温。据权威的市场分析机构IDC公司预测:中国未来五年IT服务市场中增长最快的部分,就是数据灾难备援服务和业务连续性服务,复合年增长率可望达到52%以上。
金融灾备建设滞后
今年2月4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银行业信息系统灾难恢复管理规范》。但从我国银行业现状看,目前大多数已建有灾难备份系统的银行,尚未达到央行对灾难策略和管理的要求;大多数区域性银行和金融机构仍未建立灾难备份系统。此外,我国银行业抗灾和灾后恢复能力依然较差,难以应对各种自然和人为造成的灾难。据悉,一些银行和金融机构不愿在这方面投入资金,存在侥幸心理,这就为金融和金融服务外包埋下了隐患。
此前,媒体曾从中国银监会召开的相关会议获悉,自去年3月以来我国银行业发生的5起较大信息科技风险事件暴露的问题看,这些银行的IT技术和风险管理控制水平在国内都算得上一流,但仍出了问题,从而暴露出我国银行业信息系统的脆弱性。银监会有关人士认为,对此应引起高度关注和认真反思。
据记者了解,去年3月以来我国银行业发生的这5起较大信息科技风险事件分别为:去年3月21日,某银行因主机监控软件缺陷导致业务交易阻塞,系统瘫痪近4小时,所有营业网点无法正常开展业务;去年8月15日,某银行对计算机系统进行升级,由于没有避开业务高峰期,导致个人业务系统运行不畅,业务办理速度缓慢,部分代理证券业务受阻,在持续5个半小时后,系统才逐步恢复正常;去年10月18日,党的十七大召开期间,某银行股民保证金第三方存管系统出现故障,与券商的交易无法正常进行,事故持续了2小时,在证券交易收盘后才恢复正常;去年12月21日,某银行因运行中心核心网络设备故障,造成业务无法正常进行,虽然启动了应急预案,仍然中断营业近1小时;今年1月7日,元旦刚过,某银行就因主干线的入户接入设备发生故障,造成在京的117家支行所属网点柜台交易缓慢,业务无法正常进行,故障持续1个多小时后才得以解决。
有业内专家认为,就我国目前金融业灾备建设现状来看,大多数已建有灾备系统的银行未达到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进一步加强银行业金融机构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指导意见》和《银行业信息系统灾难恢复管理规范》两文件对灾难策略和管理的要求;大多数区域性银行金融机构尚未建立灾难备份系统;我国银行业抗灾、容灾及灾难恢复能力仍然较差,难于应对各种自然的或人为的灾难。
倡导外包服务模式
2005年4月,重庆市农村信用联社的数据中心直接面临大火的威胁,好在数辆消防车对位于大厦六层的数据中心进行了重点补救,最后在下面几层楼房几乎被烧毁的情况下,数据中心得以幸存。在数据中心幸免被毁之后,重庆市农村信用联社开始思考火灾引出的风险问题,这种思考直接导致了后来《重庆农村信用社信息系统风险管理方案》的制定与出台。
对于我国众多中小金融机构来说,建立灾难备份与恢复系统是十分必要的,但庞大的费用支出也在某种程度上让这些中小金融机构显得力不从心。据记者了解,建设灾备中心需要以下费用:机房建设费用、机房巨大的能耗和空调支出费用、庞大的IT运营维护团队的开支。在这种情况下,将灾备体系建设运营外包给独立的第三方,就成为许多中小金融机构较好的选择。
据介绍,在数据灾备中心的建设与运营方面,国外发达国家主要以第三方建设与运营的方式,提供社会化、市场化的服务,以集约经营模式降低运营成本。一项来自权威机构的调查表明:在欧美已经建立数据灾备中心的企业中,有高于70%的企业采用第三方服务模式。
此外,从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上来看,基础设施资源和专业技术人才的社会化共享,不仅是发达国家的普遍惯例和成功经验,也是我国在落实科学发展观、创建节约型社会的进程中,各级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积极倡导的现代服务产业模式。
在本次论坛上,IBM公司、中金数据系统有限公司等第三方灾备建设运营机构都介绍了他们在这方面的成功经验。据IBM业务连续和灾难恢复产品线大中华区经理赵庆介绍,目前IBM有遍布全世界55个国家和地区的154个灾备中心,具备支持多家、同时发生灾害的能力,有13万专业人员分布于全球164个国家或地区,为客户提供这方面的专业化服务。IBM灾备中心实际上本身是一个数据中心,数据中心拥有权是IBM的,客户把自己的服务器或业务系统托管给IBM的灾备中心,由IBM进行运行维护。目前IBM在北京、天津、上海和深圳建有灾备中心。
我国本土专业的灾备运营机构———中金数据系统有限公司则介绍了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性。据该公司副总裁陈天晴介绍,数据中心基础设施作为高度依赖信息系统的组织的运作基础,是风险管理的重点,必须高度重视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建设。生产数据中心是业务运作之基础,必须保证其高可用性,确保业务持续运行。对于一个业务组织来说,灾备中心只是保证业务持续运作的“最后一道防线”,生产数据中心才是业务持续运作之本。必须优先考虑生产数据中心的建设,保证其高可用性,满足业务要求。从数据中心自身的等级而言,从国际上看,数据中心一般分为4级,第一是基本数据中心,第二是冗余设计数据中心,第三是可并行维护数据中心,第四是容错数据中心。
据记者了解,中金数据系统有限公司已经在北京、烟台,并将陆续在华东、华南和西部地区建设核心中心节点,并在重点城市建设二级节点,形成国内最大的专业数据中心服务网络。
陈天晴表示,借助社会化服务提供商来建设运营灾备和恢复业务,这对于中小金融机构来说是一种性价比较高的解决方案:通过外包,金融机构可获得更高等级的数据中心运行环境、更专业的技术支持、运营管理服务以及灾难恢复解决方案;可获得现成的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和灾难恢复能力;可通过资源共享模式,节省投资,减轻财务压力,优化资产结构;可更关注自身核心业务的发展,提升核心竞争力。
确保业务连续运作
对于金融机构来说,有了灾难备份与恢复体系并不意味着万事大吉了。更重要的是,在灾难发生时,能确保业务连续运行。在本次论坛上,交银施罗德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运营总监许珊燕,向大家介绍了基金行业“业务延续计划(BCP)”的相关内容。
如何在灾难发生时保证业务的持续性运作呢?概括地讲,就是基于DRP(灾难恢复计划:DisasterRecoveryPlanning,简称DRP)构筑企业的“业务持续计划(BusinessContinuityPlan,简称BCP)。其目的在于保证企业在灾难事件发生时,仍可以持续地开展业务。业务的连续性运作并不只是IT系统的恢复,还应综合考虑办公场地、办公设备、紧急流程、指挥架构、人员调度等多方面、各部门的因素。因此,BCP不仅包括DRP,还应包括“业务恢复计划”、“危机通信计划”、“事件响应计划”以及“场所紧急计划”等内容。
据了解,金融行业的BCP需要从灾难恢复的各个阶段,系统地阐述灾难恢复的整个流程,主要应该包括灾难预警阶段、灾难启动阶段、灾难恢复阶段、灾难解除阶段和回切生产中心阶段。
为全面落实BCP,金融机构应该建立全行的灾难备份与恢复组织,主要包括灾备领导小组、灾备领导小组办公室以及各个恢复小组。其中,灾备领导小组是银行灾难备份与恢复的决策机构,主要职责是制定灾难备份与恢复目标、处理灾难事件预警、决策灾难发生、组织协调全行资源进行灾难恢复等。灾备领导小组办公室主要负责灾难备份与恢复的日常管理工作,并在灾难发生后转化为银行的灾难恢复指挥中心,全面负责全行的灾难恢复组织工作,是银行灾难恢复的枢纽。各个恢复小组依据职责不同,可以分为信息系统恢复小组(负责信息系统的全面恢复)、业务恢复小组(负责组织业务应急处理及后续的查账、补账等工作)、行政恢复小组(负责灾难恢复的后勤保障,协调安排人员饮食、住宿、交通、通讯等工作)。
此外,为了确保灾难发生时,金融机构能够有条不紊地实施灾难恢复,保证业务的连续性运行,还必须加强灾难备份与恢复的培训,其中最有效的手段就是进行灾难恢复演练。据记者了解,深圳发展银行尽管之前已经花巨资建立了灾备体系,但它每年还会在灾备上投入上千万元,以进行灾备演练等工作。
如果您非常迫切的想了解IT领域最新产品与技术信息,那么订阅至顶网技术邮件将是您的最佳途径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