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扫一扫
关注官方公众号
至顶头条
有人戏言骗子都是一样,但骗局却各有不同。现在人们对于陌生人的推销、套词提高了戒备。但是如果有人对你的住址、电话、邮箱,甚至银行卡号、工作单位、家庭成员都了如指掌,你要说服自己不信,那还真是有难度。但这样的骗术还真有,骗子真能打着你的电话,读着你的卡号,喊着你的名字,找到你的门口,提供“上门行骗”。
春节后第一天上班,CCTV焦点访谈报道《买卖的骗局》,继续揭露个人信息隐私被不法分子及一些企业利用,用于商业利益及诈骗目的,信息更“精准”,骗术更“真实”,让人避免上当的警惕成本越来越高。不过这则报道倒是能使得我们在收发快递时,一定程度上引起对个人信息安全的重视和警惕,估计再选择快递时,如何保证客户的信息安全也会成为一个重要的因素。
然而,对于这方面信息的泄漏我们至少会了解部分的买卖来源并通过适当的重视会得到一定的规避,但孰不知,在做为“贴身爱人”改变人们生活方式上的智能手机上,个人信息的泄漏和盗取的问题更甚,更加肆无忌惮,信息更加“精准”,更加全面。有些应用获取并上传你的通讯录、偷窥你的私密相片、查看你的短信,甚至窃听你的通话进行录音。我们不禁要问,我们到底还有隐私么?我们还有自由么?我们以为自我保护的足够严实,其实,那是“皇帝的新衣”,我们时刻都裸露着。
这绝不是危言耸听,据安管云开放平台安全中心分析师称,安管云开放平台经过5个多月500万次恶意软件拦截的行为分析,隐私窃取类的行为已经达到了16% 以上,平均每20秒就有一次窃取用户隐私的软件在 “偷窥”,这一比例接下来还会持续猛增。
部分智能手机用户或许会觉得,手机上的安全没什么问题,没有遭到一定的财产损失,甚至根本就不会使用安全类的软件,不过你可知道,一旦你的家人电话、个人相册、甚至微信、银行卡帐号、随手笔记等隐私被获取,带来的后果将会非常非常严重。
当然,有些软件本身因为功能及用户使用需要,会获取您的权限,比如需要用到地图的导航类、生活类软件获取您的定位权限;通讯类软件会获取通话短信权限、读取您的通讯录;美化软件会读取您的相片权限等等。一些知名开发者或者互联网公司开发的软件通常不会获取不应该的权限,但有些黑软件开发者,就是以开发手机恶意软件收集用户隐私进行牟利,我们应予以鉴别。
对一些软件获取我们隐私的行为,目前在一些知名的安全类软件上已经可以进行了解,如安全管家的隐私顾问功能,扫描后,可对手机中已安装软件涉及的权限进行查看,让我们真实、全面的了解各软件获取权限的情况,决定是否继续使用这款软件,同时可对恶意软件的流氓行为进行举报。对于一些root用户(可理解为ROOT后,拥有最高级权限,可以做很多事项),可以通过禁止软件的某项权限,来继续使用软件。
通过获取手机隐私进行的个人信息泄漏,将会成为另一重大精准信息来源,请用户一定要重视并做好手机安全防范,以免真的要裸奔世界!
如果您非常迫切的想了解IT领域最新产品与技术信息,那么订阅至顶网技术邮件将是您的最佳途径之一。
现场直击|2021世界人工智能大会
直击5G创新地带,就在2021MWC上海
5G已至 转型当时——服务提供商如何把握转型的绝佳时机
寻找自己的Flag
华为开发者大会2020(Cloud)- 科技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