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行者

行者学院 转型私董会 科技行者专题报道 网红大战科技行者

知识库

知识库 安全导航

至顶网安全频道安全关注:并购引发的信息安全产业思考

安全关注:并购引发的信息安全产业思考

  • 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 扫一扫
    关注官方公众号
    至顶头条

”  看来,“杠杆”突然成了令人心惊肉跳的词汇,这个昔日被称为“聪明者的游戏”,正在演变为一块烫手的热山芋。而另一方面,对于很多看重自身业务风险的用户来说,选择网络安全厂商,从某种意义上比选购安全产品更加重要。

来源:IT专家网 2008年11月3日

关键字:

  • 评论
  • 分享微博
  • 分享邮件

  “有什么不开心的事?说出来让大家开心一下”这句流行的冷笑话,可能会成为2008年最令人哭笑不得的注脚。

  金融风暴刚刚发生时,一些传统企业的管理人员还一脸轻松地谈到“愿意为那些金融界人士介绍精神科医生”,然而随着金融风暴的一步步恶化,覆巢之下,再没有一家企业可以置身事外。

  10月13日,IT产业的“教父”盖茨在哈佛大学商学院发表言论,一脸担忧地宣称目前正面临重大的衰退时期,美国未来失业率将有可能超过9%。这位一直喜欢用金钱杠杆来猛撬竞争对手市场的人,郑重表示“金融杠杆所带来的风险大得令人难以置信。”

  看来,“杠杆”突然成了令人心惊肉跳的词汇,这个昔日被称为“聪明者的游戏”,正在演变为一块烫手的热山芋。

  如今,全球的经济学者和金融大亨都在风雨飘摇中叫嚷着“去杠杆化”(Deleveraging),而在信息安全领域,我们也隐隐地看到了“杠杆”的阴影。

  10月9日,安全厂商赛门铁克宣布,公司将出资7亿美元现金收购网络安全公司MessageLabs。无独有偶,就在几天前,迈克菲(McAfee)也宣布,以每股普通股5.75美元,或总价4.13亿美元的现金收购Secure Computing公司。

  也许,有人认为这只不过是高科技公司中常见的收购罢了,没必要大惊小怪。但是,如果我们把时间稍微往前推一下,就会发现这一领域的收购名单长得不同寻常,包括CP Secure、PC Tools、Reconnex、Postini、Utimaco、、IronPort、SurfControl……

  一些分析家认为,这反映了企业安全市场不断面临新的需求和网络应用的不断变化。这种判断并没有问题,不过,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考虑:可能正是由于信息安全领域,特别是内容应用安全领域的不确定性和高关注度,使其被那些“杠杆手”选中,做为金融杠杆运作的“最佳支点”。换句话说,很多安全厂商成立的初衷,就是瞄准了资本市场,他们利用目前企业安全市场的多变,先以极低的利润,甚至是零利润或负利润来换取用户,在取得了一定的市场份额和品牌声音后,就去寻找潜在的买家,洽谈收购事宜,实际上,早在去年,上述几家安全公司就列入了华尔街投行“值得杠杆收购”的优先名单。

  也许,利用活跃的科技领域进行资本运作无可厚非,但这种“杠杆效应”最终损害的是用户的利益,特别是在信息安全领域尤其如此。记者就此事咨询安全专家,趋势科技的技术顾问徐学龙,他特别强调由于网络安全防护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所以安全防护产品的价值要想得到持续实现,安全厂商的资源持续投入至关重要。如果一旦安全厂商发生重大变故,原先采购的安全产品几乎就不具备防护新兴威胁的能力,从而使安全防护失效,一方面造成投资损失,另一方面会给业务运作带来极大风险。

  通常来讲,一件收购案至少需要6个月的时间才能恢复到基本业务运作状态,在这期间,客户的支持请求和经销商的政策调整都将充满不确定性。

  不久前参加我们行业会议的一位石化行业用户也谈到,自己曾经购买国外某家公司的内容安全产品,当时认为不仅性能达到了要求,而且价格比市场上低了很多,自己的选择“聪明而富于性价比”,然而,馅饼之后是陷阱,随着该公司之后被收购,售后服务支持也变得断断续续,对新威胁的防护效果大大下降。看来信息安全产业也亟需这些虽然表面对信息安全忧心忡忡,但实际只是来“打酱油”的资本过客。而另一方面,对于很多看重自身业务风险的用户来说,选择网络安全厂商,从某种意义上比选购安全产品更加重要。

    • 评论
    • 分享微博
    • 分享邮件
    邮件订阅

    如果您非常迫切的想了解IT领域最新产品与技术信息,那么订阅至顶网技术邮件将是您的最佳途径之一。

    重磅专题
    往期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