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分享文章到微信
扫一扫
关注官方公众号
至顶头条
来源:ZDNet安全频道 2013年4月1日
关键字:
“闭路电视之下的统一国家”。摄影:lewishamdreamer / flickr
技术的一个核心作用(非副作用)是其扩大功率和成倍加强的能力,攻守双方均可从中获益。一方造出了陶瓷枪、激光导弹、新的身份盗窃手段,而另一方造出了反导弹防卫系统、指纹数据库、自动人脸识别系统。
问题在于攻守并非势均力敌:进攻方一般要比防守方更先受益于新的安全技术。前者具备先手优势,比守方机构如警察更灵巧、更随机应变。攻方不受官僚体系、法律、伦理的限制,可以快速发展。熵对攻击方更有利:毁灭比预防、防守、从破坏恢复更容易。
然而,总体而言,社会仍胜出。坏人的破坏不足以毁灭基本社会体系。现在的问题是:随着技术日益先进,社会还能维护安全吗?
我不认为还能。
因为随着技术更强有力,攻方造成的破坏也更厉害。枪炮杀伤力更强、爆炸力更大、恶意软件更险恶,等等。单个攻击者,或者一个攻击团伙,能带来的毁坏之多是前所未有的。
这正是9/11之后关于大规模杀伤武器的整个争论如此令人不安的原因。恐怖分子令人恐惧,驾驶飞机的恐怖分子更令人恐惧,而拥有核弹恐怖分子的想法绝对令人恐惧。
随着个别行动者和极端团体的毁坏能力增加,对增强安全的呼吁也在增加,社会也更加接受强化的安全措施。
重新考虑安全性
传统的安全性大都采用“事后补救”的方式。我们倾向于不禁止或限制能造成损害的物品,而是惩罚使用物品为害的人。当然也有例外,但仅是例外而已。只要社会能承受这些物品的破坏效应,这一体系就能维系;例如:允许人拥有棒球棒、在其使用棒球棒暴乱时才予以逮捕的作法,仅在社会能承受暴乱的可能性时才可行。
当这样做不足以应对时,我们求助于“防患于未然”的保安措施。这些措施分为两类:对民众施行普遍监视以在其为害前制止其行为、特别的禁令以防止使用技术搞破坏。
这些使人难以获取危险技术的措施,对业余者比对专业者更有效。
但是,这些使人难以获取危险技术的措施,对业余者比对专业者更有效。
而在当今全球相连的世界上,这些措施离万无一失还相距甚远。尽管如此,恐慌气氛导致各国政府试图实施这些措施。已经有很多技术受到了限制:整类毒品、整类弹药、爆炸材料、生物制剂等等。驾驶有年龄限制、操作复杂系统如飞机有培训限制。尽管不曾意识到或不愿向自己承认,我们几乎已经彻底生活在国家监视之下了。随着技术发展,这只能每况愈下,…今天的博士论文就是明天高中理科成绩展览会的项目。
广泛禁止技术、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的监视、《少数派报告》(译注:The Minority Report,菲利普?狄克所著的短篇科幻小说)式的先发制人安全手段将日益成为常规。我们可以辩论在不同场合下各种安全措施的有效性。但问题不在于这些措施将失灵(即使它们粉碎了我们的自由),而在于没有安全是滴水不漏的。
因为或迟或早,业余爱好者能获取这一技术,得以探索核武器、从生物印机打印致命病毒、或者把电子基础架构变成大规模的谋杀工具。最终我们将具有大批歼灭我们自己的技术,再过一段时间,那个技术将变得足够廉价、易于掌握。
随着群体规模变大,害群之马毁灭整个群体的可能性就会接近必然。
随着群体的个别成员毁灭整个群体变得较为容易、群体规模变大,群体中的某人这样做的可能性就会接近必然。全球互连意味着群体的规模包括了地球上的每一个人,而由于治理没有跟上,我们不得不忧虑控制得最弱国家中的最难控制的成员。这就是可终结文明的技术发展的根本局限吗?短期而言,我们先是恐惧到绝望而不惜拥抱警察国家以保平安;而以后呢,总会有害群之马出手把我们毁灭?
倘若安全最终将失灵,那么出路何在呢?
韧性(即建立能够幸存于意外及毁灭攻击的系统)是我们现有的最好答案。我们需要承认:大规模攻击将会发生、社会能够出乎我们的意料而幸存、我们有能力设计出在这类攻击后得以存活的系统。在每月车祸死亡人数高于9/11恐怖袭击死亡人数的国家里,把恐怖主义称作“存亡威胁”(existential threat)是荒谬的。
如果美国能够挺过一整座城市的毁灭(如飓风卡特里娜后的新奥尔良市),那么我们需要开始如此行事、对此有应对计划。然而,很难看出除了更多时间之外,韧性还能给我们带来其他什么优势。技术将不断前进,而眼下我们不知道如何及时相应改变任何防卫措施(包括韧性)。
我们需要对这些问题有更灵活而理性的反应手段,还需要为信息互连的世界建立信任(trust)的新制度。如果我们想要幸存,拿出方案则是迫在眉睫。大限将至前还剩几个十年?我无法确定。
本文作者Bruce Schneier是安全技术专家、作家。其近著是《说谎者与局外人》。
如果您非常迫切的想了解IT领域最新产品与技术信息,那么订阅至顶网技术邮件将是您的最佳途径之一。
现场直击|2021世界人工智能大会
直击5G创新地带,就在2021MWC上海
5G已至 转型当时——服务提供商如何把握转型的绝佳时机
寻找自己的Flag
华为开发者大会2020(Cloud)- 科技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