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行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指出,扶植中小企业的意义在于,改变中小企业和大企业在信贷上的长期不平等待遇
工行开行表态松绑中小企业 "宏调重点转向微观"
决策层密集调研的效果开始显现,两大银行业巨头昨天就信贷政策公开表态--将为中小企业松绑。
银监会主席刘明康"革新机制支持中小企业渡过难关"的话音刚落,中国最大的商业银行工商银行董事长姜建清昨天就直抒胸臆称,要对小企业实施贷款政策倾斜。另据新华社报道,中国最大的政策性银行国家开发银行行长陈元在二季度工作会上,亦表达了类似的观点。
这是继支持灾区重建之后,货币紧缩政策的又一例外,亦是分析人士眼中"大双防"背景下,宏调政策调整的开局之举。
中小企业熬出头?
"执行从紧货币政策的同时,要保持小企业信贷业务健康发展。"工商银行董事长姜建清在该行昨天召开的分行行长工作会议上表示,工商银行下半年在信贷规模上将向小企业倾斜,适当增加小企业发展较快、管理比较规范地区分行的专项信贷规模,实行单独管理与考核。
姜建清的表态并不新奇。此前,在银监会支持中小企业贷款的号召下,招商银行、深发展等股份制银行均已经针对中小企业客户降低了贷款门槛。不过,作为首个明确给予小企业贷款政策倾斜的国有大型股份制银行,工商银行此举仍令市场兴奋。
"四大行的支持比中小型银行更有力。"上海某中小型商业银行信贷经理昨天就对早报记者称,因信贷规模受到严控,目前银行贷款几乎已完全成为卖方市场。与中小企业旺盛的融资需求相比,该行上半年信贷规模已超出指标20%,可放贷资金非常紧张。在此情况下,由于四大行信贷规模更大,其对中小企业的信贷倾斜不仅能有效缓解后者融资难的现状,更代表了目前的政策取向。
上述人士的观点与中信建投分析师佘闵华的判断如出一辙。在佘闵华看来,目前银行业的问题无非是贷款控制很严以及经济增速回落可能导致贷款需求下降。因此,决策层为中小企业贷款松绑实际上是同时利好中小企业和银行的双赢之举。
紧缩政策又一豁口
市场对工商银行上述举动的乐观解读并非毫无根据。银监会主席刘明康日前就明确指出,要密切关注小企业信贷,革新机制,努力支持符合条件的小企业渡过难关,尽可能以不低于年度信贷平均增速,单独安排小企业的信贷规模,特别要优先满足灾后重建地区符合条件的小企业合理的信贷需求。
更重要的是,从"积极支持"到"革新机制",银监会对中小企业贷款支持力度的升级,显然与经济形势的演变不无关系。为应对经济增速回落的种种影响,本月初,党和国家领导人已先后赴全国各地调研经济运行情况。市场各方对宏观政策将出现调整的期待更因此不断升温。
与此同时,此前防止经济过热的主要"武器"--货币紧缩政策,首当其冲成为了政策调整的第一道阵地。新华海外财经日前引述的消息人士的话显示,贷款政策向中小企业倾斜可能只是政策调整的开始。该人士称,央行或将放松地方银行向中小型企业、房主和农村地区放贷的限制。
从支持灾区重建到支持小企业贷款,紧缩政策正表现出"负增长"趋势。不过,这一变化未必会改变货币政策的整体紧缩基调。
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陈东琪就认为,由于通胀风险仍较大,从紧的货币政策下半年不宜放松。
包括南京证券研究员周旭和天相投顾首席分析师仇彦英在内的分析人士更愿意相信,为实现经济软着陆,政策出现局部性调整的可能性较大。对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夏斌将其解读为"调控政策应该在物价和增长中间寻找平衡"。
调控由宏观转微观?
荷兰银行对此另有一番见解。该行昨天发布报告预计,中国下半年的调控政策重点将从宏观转向微观,即从抗衡经济过热和通胀,转向平衡增长、就业和通胀。具体措施包括:维持从紧的货币政策且再加强,实施资源定价改革,放缓人民币升值,增加中小企业贷款以及降低税率。
事实上,政策微观化的苗头已出现。刘明康日前就指出,下半年,银监会将重针对性、时效性、预见性,提出具体而实际的措施,研究解决银行业在宏观调控中出现的突出问题和矛盾。
这种政策趋势正是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学术委员会副主任霍德明所乐于见到的。霍德明认为,在对抗通胀以及实现国内经济软着陆的过程中,企业和社会难免出现各种问题。这期间,政府需要做得就是采取措施帮助中小企业实现产业升级,并维持社会的公平和稳定。
此外,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在其近日出版的论文集中也指出,扶植中小企业的意义还在于,它能帮助改变长期以来中小企业和大企业在申请贷款中的不平等待遇,并进一步缓解中国经济模式的缺陷之一--贫富悬殊过大。
面对对抗通胀的艰巨任务和国内经济转型的机遇,市场对下一步调控政策给予厚望。似乎是一个方向,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于19日至20日到广东调研时再度强调,不失时机地推进改革开放,是形成更加具有活力的体制机制、从根本上解决制约生产力发展诸多矛盾和问题的必然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