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方为媒体报道进行了精心准备,记者还走进了宁边核设施大院
世界新闻报记者/赵全敏
世界新闻报驻美国记者/王姗姗
6月27日下午5时零5分,朝鲜宁边核反应堆冷却塔被成功炸毁。朝鲜外务省官员、朝鲜原子能机构官员、美国国务院韩国科科长金成,以及六方会谈与会国记者,共同见证了这一历史性的时刻。
为显示“弃核”的决心,朝鲜方面这次邀请了包括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美国广播公司(ABC)、中国中央电视台(CCTV)、韩国MBC、日本东京广播公司(TBS)、俄罗斯国家电视及电台广播公司(RTR)等6家电视媒体的记者,报道此次炸塔事件。刚刚从平壤回来的CCTV记者水均益,向《世界新闻报》记者讲述了炸塔背后的故事。
第一时间组建报道小组
6月24日,水均益突然接到通知,朝鲜方面邀请包括中央电视台在内的6家电视媒体去朝鲜报道炸塔事件,并且可以做现场直播。意外之余,水均益立即办理各种手续,准备相关器材。
为了保证直播画面清晰,水均益还紧急从四川灾区调回了最新一代海事卫星电视传输设备。然而第二天,朝鲜方面又发来新的通知:所有媒体一律不能携带任何卫星通讯设备。水均益说:“所以我们只能在现场录像,之后从宁边赶回平壤,通过平壤朝鲜国家电视台的设备传送画面了。”
除了设备上的限制外,朝鲜方面对记者也提出了严格要求,一家媒体仅限3名工作人员。水均益说:“接到领队任务后,我立即挑选了一名电视卫星传送工程师和一名新闻摄像人员。摄像人员除了拍摄外,还要求有一定的编辑能力,几小时之后工作组就组成了。”
中朝俄记者同乘一车
6月26日下午,水均益等人从北京搭乘朝鲜高丽航空公司飞机飞往平壤,飞机上还坐着此次前去报道的其他媒体记者。当天抵达后,水均益等人马上投入前期的准备工作,其中一项颇费周折的事情就是租用朝鲜当地手机。
由于朝鲜通讯信号不好,所以外国人只能租用当地的手机。水均益说,尽管他们租用了朝鲜手机,但是只要出了平壤就没有信号了,所以当他们在宁边的时候,通讯基本上处于空白状态。
27日下午,记者们从平壤乘坐两辆考斯特前往宁边。来自5国的6家媒体记者被分成两组:美国、日本和韩国记者上同一辆车;中国、俄罗斯以及朝鲜国家电视台的记者上另外一辆车。记者们一上车,朝方工作人员就开始宣布注意事项:从上车开始一直到下车,不能拍摄和照相;到达目的地后,将由朝鲜原子能机构官员讲解爆炸流程。
1公里外山坡上安全拍摄
到达爆破现场后,此次爆破行动的总指挥、朝鲜原子能研究院核保障处处长李英浩,向各国记者介绍了爆破的背景。李英浩说,为保证安全,朝方提前安排了一个距离现场1200米的地点供记者拍摄。
当记者们来到这个位于山坡上的观测点后发现,朝方在准备工作上花了一番心思。记者们被要求站在用绳子圈定的区域内拍摄。山坡上还搭起了一个棚子,这是为美国国务院和朝鲜原子能机构人员准备的观察地点。另外,为区分观测位置,朝方还用土推起了不到10米宽的3个小台阶。
水均益回忆爆炸前的场景时说,他先是观察到塔里连续开出3辆车,并且两次发出信号弹,之后才开始真正的爆破。爆破前的3分钟是一种压抑而紧张的安静。记者们首先看到一股浓烟从塔内冒出,两秒钟后一声巨响传来,30米高的庞然大物突然倒地。
水均益对《世界新闻报》记者说,随后大家本以为会返回平壤,但意外的是,车子开进了戒备森严的宁边核设施大院。朝鲜官员带记者们直接走到了炸毁的冷却塔旁边。冷却塔已化为瓦砾,四周临时遮挡物的破损状况并不严重。记者们纷纷在废墟前拍照留念。朝鲜原子能机构官员也特别邀请美国官员在废墟前合影。
美韩给予积极评价
宁边是朝鲜核工业重地,世人关注的5兆瓦核反应堆就建在那里,而冷却塔是反应堆的重要组成部分。炸掉冷却塔使核反应堆产生的热水无法降温,从而达到核反应堆无法持续运转的目的。
自去年11月朝鲜开始对宁边核设施进行去功能化后,冷却塔已停止使用。因此,针对朝鲜的炸塔举动,美国国内认为其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纽约时报》撰文认为,朝鲜希望通过这一举措消除美国的疑虑,而且以此表明态度:只要美国履行“行动对行动”的原则,朝鲜今后有意采取更为“大胆的措施”。
韩国舆论对朝鲜炸毁冷却塔给予较高的评价,但也指出,这并不能说明朝鲜已经弃核。韩国总统府发言人李东官表示,炸塔是一种“政治性和象征性的举措”。(世界新闻报)
上一页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