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30左右,网友“迷路的鹿”如常在办公室里上班。突然她感到一阵的头晕,这时,QQ上传来北京同事的信息:“地震了!”
14∶35,地震发生仅7分钟后,第一个灾区网友描述地震情况的帖子发到了百度贴吧的地震吧上。
14∶46,地震发生18分钟后,官方媒体新华网发出了第一条关于汶川大地震消息。
14∶48,网上也发布了地震消息。与此同时,全国数亿正在上网的网民几乎都通过QQ、MSN和各种论坛消息,得知了地震的消息。
地震发生仅2个小时后,一段用手机拍下地震时情景的视频,开始在网上流传,这是最早传出的灾区影像。
13日7∶30,即地震发生17个小时后,网络寻人“人肉搜索机”启动。
14日上午,四川大二学生张琪,在百度、猫扑、天涯和众多QQ群内发布消息,为正在急切寻找进入灾区的降落点的救援部队及时提供了一个可用的空降地点,缩短了救援的时间。
19日开始,举国哀悼三日。当日14∶28,“迷路的鹿”从QQ上收到这样的信息——“QQ请隐身,默哀三分钟”,她把QQ隐身,并为不幸遇难的同胞默哀。
以上,是中国一名普通网友所经历的汶川地震后的“网络168小时”。
在科学发达无比的今天,网络已经无可代替地成为人们得知各种重大消息渠道和对各种重大情况做出反应的主要平台。仅仅7分钟就让全国网友得知地震发生情况的“快速反应”、范围广泛强大无比的寻亲“人肉搜索机”、即时直播的援助求助信息、声势浩大的网友募捐……这些都让网络当之无愧地成为了此次震后救灾工作中的另一个“英雄”。然而,“网络预言事件”、“网络逼捐事件”、“网络假募捐诈骗事件”……也给“英雄”蒙上了“阴影”。
汶川大地震虽然已经过去了37天,但救援工作仍在继续。而发生在32年前同样惨烈的唐山大地震中,没有网络参与的身影,那个时候的信息传播与救援工作,和今日又有什么不同?
今天我们做这个回顾专题的目的,是为了更清晰地分析网络的作用和负作用,为将来更好地利用网络造福社会打下基础。让我们引用一句武汉大学新闻学系白嶷歧教授的话来做总结:“地震发生后如果没有网络参与救援工作和传播消息,后果将不堪设想。”
网络“英雄”
1.消息
比官方公布还快11分钟
比起电视、电台、报纸等传统媒体,网络所特有的“快速”优势,在这次地震中表现尤为明显。网络成为了这次地震中最快的信息发布平台,可以说是做到了几乎与事件本身同步。
据了解,第一条关于地震的消息是从百度贴吧的地震吧中发出的,该帖的发表时间是5月12日14:35,即地震发生后的7分钟;地震发生后的第18分钟,官方媒体新华网发出了第一条关于四川汶川大地震的消息,正式确认了地震的发生。仅2分钟后,新浪网上就发出了发生地震的消息。
地震发生的两三个小时后,一段用手机拍摄的记录了地震时情形的视频已开始在网上流传。据了解,该视频摄于成都理工大学的一栋男生宿舍内,长1分50秒。从视频上可以看到,地震发生时,宿舍内的桌椅都在剧烈地摇晃,学生一边喊着地震了,一边到桌子下躲避。震动稍微停止后,拍摄者还爬出桌底去确认当时的时间,对着镜头喊“现在是2008年5月12日星期一下午2点29分,我们在成都理工大学,这里发生了地震。”视频被摆上网后,马上被众多网友和门户网站转载。
唐山大地震
据《唐山大地震》书中内容介绍,唐山大地震发生30分钟后,一辆红色救护车从开滦唐山矿开出,3个多小时之后,红色救护车车出现在北京中南海的门前,车中的3个人跨进了副总理们的会议室,第一时间向党中央、国务院报警。
而汶川发生地震后2个多小时,我们的温总理就已经踏上了飞赴灾区的专机,地震的消息也在互联网上第一时间向世界各地公布。
专家点评
“从十几天缩短为几分钟”
武汉大学新闻学系的白嶷歧教授向记者表示,“没有互联网的话,全国各地的人民不能第一时间知道灾情的严重性,救援和相关的工作也不能如此迅速地展开;没有互联网话,直升机就不能那么快找到降落汶川的地点,那部分灾民也不能第一时间获救;没有互联网的话,灾区所缺少的物资也不能第一时间向外公布。像这样的例子实在太多了,所以我说这次地震发生后如果没有互联网的参与救援,后果将不堪设想。”
河北省地震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唐山市规划学会理事长苏幼坡也告诉记者,比起32年前的唐山大地震,这次512汶川地震在通讯和救援的速度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特别是通过网络参与的救援工作。
“30年前唐山大地震时,电话还不普及,而且中间电话中的环节繁琐,当时与外界的联系主要靠邮局。等书信寄出去的时候,已经是十几天以后的事情。而现在,只需要几分钟,就可以让远方的亲人知道自己的情况。”苏幼坡说,“我不敢想象这次地震发生后如果没有网络会是怎么样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