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安防行业进入到以视频为核心的大数据分析阶段,厂商产品之间的同质化现象日益突出,智能化成为安防行业新的竞争制高点。以前需要专门的人员24小时不停地盯着监控画面,而现在大部分监控都是自动化的,发现可疑行为的时候会通知安全人员,大大降低了工作量;以前通过视频监控找一个丢失孩童,无异于大海捞针,而现在龙岗公安通过人脸识别技术,五个月内协助破获了几十起重要刑事案件并寻回多名走失儿童,上述案件一并带破的串案、并案达到近百宗。
在人工智能领域,华为一直颇为低调,但低调并不意味着没有重大投入,华为在这方面是有大格局与大视野的。2012年,华为诺亚方舟实验室成立于香港,开启了华为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探索,而诺亚方舟的上层组织就是神秘的“2012实验室”,是华为的总研究院,包括中央硬件工程学院、海思、研发能力中心、中央软件院等。由此可以看出华为在人工智能领域早有布局,是一个名副其实的“老司机”,但为什么华为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声音”好像没有BAT来的火热呢?其实这跟华为对待人工智能的应用策略有莫大关系。
任正非曾在诺亚方舟实验室座谈会上表示:华为的人工智能要自己的狗食自己先吃,自己生产的降落伞自己先跳,基于华为巨大的网络存量,现阶段人工智能要聚焦在改善华为的服务上,人工智能可以首先在服务领域发挥作用,世界上还有哪个公司有这么大的业务量和数据量与我们比拼?通过在服务上的积累和改进,若干年后就可能产生世界上最强的人工智能专家。华为的人工智能研究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基础理论研究;第二部分是做使能器来改造华为的流程管理;第三部分就是做人工智能相关的产品,对外赋能。
由此可以看出,华为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有大投入但并不激进,目标很明确,层次很清晰,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模块就是通过人工智能来优化华为的管理流程,提高研发及管理效率;其次是做人工智能产品,解决客户的问题。也就是说,华为其实相当于拿自己当“小白鼠”进行人工智能实践,自己成功了,再向外推送。这符合华为“以客户为中心的”价值主张,比如华为企业通信相关产品最开始也是解决华为全球化进程中不同部门的沟通问题,后来客户觉得好才开始慢慢对外销售的。
两方面可以看出华为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动态:一个是华为手机在AI应用方面的进展,包括发布的AI手机荣耀Magic、华为Mate 9、华为Mate 10,开启了终端AI商业化元年;而另外一个则是华为视频监控在人工智能领域的不断投入,比如华为与衡阳成立了华为(衡阳)联合创新实验室,将共同进行基于视频大数据、人工智能、视频分析、神经网络等技术的联合创新开发,共同致力于衡阳平安城市等信息化领域建设。
创新中心揭牌仪式
华为(衡阳)联合创新实验室揭牌
除了与客户在人工智能领域进行联合创新外,华为也与业界顶尖的人工智能公司通力合作,比如云天励飞、依图、商汤、旷世等。在华为的开放云平台上,生态合作伙伴的各类视频分析算法,让华为的平台如虎添翼,全面支撑公共安全视频实际应用,使能视频应用快速创新,为城市安全带来全面的保障。因为华为深知“独行快,众行远”,华为选择的是后者,致力于让更多的视频应用玩家一起共同打造新的视频生态环境。
如果想了解更多华为安防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探索,欢迎参加在青岛国际会展中心于3月22日—23日举行的华为中国生态伙伴大会2018。
华为中国生态伙伴大会2018
3月22日-3月23日
青岛国际会展中心
与您相约,不见不散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这项由索非亚大学INSAIT和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共同完成的研究,揭示了大语言模型在数学定理证明中普遍存在的"迎合性"问题。研究团队构建了BrokenMath基准测试集,包含504道精心设计的错误数学命题,用于评估主流AI模型能否识别并纠正错误陈述。
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研究团队提出了创新的隐私保护AI文本生成方法,通过"控制代码"系统指导AI生成虚假敏感信息来替代真实数据。该方法采用"藏身于众"策略,在医疗法律等敏感领域测试中实现了接近零的隐私泄露率,同时保持了高质量的文本生成效果,为高风险领域的AI应用提供了实用的隐私保护解决方案。
实验室和真实使用测试显示,iPhone Air电池续航能够满足一整天的典型使用需求。在CNET进行的三小时视频流媒体压力测试中,iPhone Air仅消耗15%电量,表现与iPhone 15相当。在45分钟高强度使用测试中表现稍逊,但在实际日常使用场景下,用户反馈iPhone Air能够稳定支撑全天使用,有线充电速度也比较理想。
这项由Reactive AI提出的稀疏查询注意力机制通过减少查询头数量而非键值头数量,直接降低了注意力层的计算复杂度,实现了2-3倍的训练和编码加速。该方法在长序列处理中表现出色,在20万词汇序列上达到3.5倍加速,且模型质量损失微乎其微,为计算密集型AI应用提供了新的优化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