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0年起我国汽车产业开始大规模发展,此后汽车市场一直保持高速发展,截至2016年底,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2.9亿。同时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不断深化,“汽车+互联网”的新模式逐渐被大家认可,全球范围内的智能汽车发展势头迅猛,智能汽车成为产业发展的新方向。事实上,除了车辆本身以外,由于车载信息系统的安全性还未得到保障,公众对此还一直存在着争议。
为了推动车载信息安全产业发展,全国信息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立项的《信息安全技术汽车电子系统网络安全指南》标准启动会暨研讨会9月底在京召开,会议对汽车电子网络安全威胁标准框架与研究进展、标准推进计划等开展了交流,东软安全作为国家标准的主要起草单位受邀参会。
东软安全车联网中心主任陈静相
东软安全车联网中心主任陈静相,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未来汽车将会成为关键的基础设施,由于它较高的安全危害等级,其所带来的信息安全威胁也将成为未来影响民生的关键问题。
国家标准的建立
当汽车产业逐渐走向智能化、网联化,真正开始产生效益的时候,由于汽车本身的普及程度较高,同时车载信息安全事件不断发生,相关的安全问题逐渐凸显。智能化汽车产业的发展日益火爆,但车载信息安全同样不能忽视,应为其套上法律的缰绳,用法律法规明确车载信息安全领域的标准。
“对于我国的信息安全来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指定了方向,《信息安全技术汽车电子系统网络安全指南》同样作为国家层面的标准,则涵盖其下细分的汽车领域。”
陈静相表示,该指南设立的目标是提供一个融入汽车电子系统全生命周期的网络安全过程框架指南,涵盖从概念到开发、生产、运行、服务和退役等阶段,以帮助识别和评估网络安全威胁;并指导组织从管理及流程层面,降低汽车电子系统网络安全的威胁,提升网络安全防御水平。
国家标准草案主要由东软集团编写,2016年东软集团发布《车载信息安全技术要求》的联盟标准,2017年4月8日,全国信息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2017年第一次工作组“会议周”在武汉召开,东软集团携车载信息安全产业联盟成员单位,共同出席会议,经过工作组的几轮评审,国家标准草案正式通过立项,成为目前国内首项汽车信息安全领域的国家标准。
陈静相告诉记者,目前指南还定义为推荐性标准,通常来讲标准的建立都会先从推荐性标准开始,如果标准适用过程中发现问题还会进行修正,等到车载信息安全产业成熟之后,可能会成为采纳性或者强制标准。
车载信息安全领域“危机四伏”
“如今,信息技术和汽车的紧密结合,使得汽车不再是简单的交通工具,势必对于信息安全的需求越来越紧迫。”陈静相认为,虽然车厂自身可能不具备构建、实施信息安全的能力,他们可以寻找相关的安全厂商进行合作,共同去构建针对车辆的信息安全体系。
目前,汽车电子系统面临的主要的安全威胁大致分两类:第一种是远程入侵,当车辆联网后,可以通过智能终端去控制汽车,也可以通过云上的服务器去对汽车进行数据的收集或者指令下发;第二种是物理接触式的攻击,攻击者可以刻意购买汽车,直接通过OBD诊断整车的设备,或者是直接把车拆解,对总线进行漏洞的搜索,再加以利用进行攻击。
“未来无人驾驶汽车将属于真正的物联网应用场景。”陈静相预测道,将来车跟车会在高速行驶中进行信息交互,短距离、高速率的信息交互如何确保安全性的同时还不降低它的传输性能、处理能力,可能这也是未来的一个技术难点和创新点。
东软安全车载信息安全的“老司机”
东软作为行业解决方案的领导企业,在成立之初就开始启动汽车电子业务,在传统IT信息安全领域也有将近二十年的发展过程。可以说,东软在汽车电子、信息安全领域已经拥有非常丰富的技术和实践积累。
面对车载信息安全市场这样一个蓝海,东软于2015年正式成立车联网安全中心,2016年便发布了东软车载信息安全整体解决方案。2017年更是参与了国家、国标法律法规的起草、编写和讨论工作,如今客户基本涵盖了日本、欧洲、中国的部分知名车企。
新领域,带来新机遇。陈静相表示,近两年东软安全积极跟进国内外车厂,共同讨论汽车信息安全的根本诉求。在此之后紧跟国际和国内的标准,与专家一起讨论标准、技术法规;根据车厂需求制定相关的解决方案,并不断和车厂迭代,做到先行开发和论证,寻找可量产的技术和实际平衡的解决方案。
汽车生产的全生命周期与生产环节繁琐,安全技术或者安全方案强行“加入”很难达到落地。东软安全更多地跟车厂配合,以落地为导向,通过一定程度的改良和适配,分步骤导入信息安全技术。
东软S-Car整体解决方案是国内首款针对车联网提出的包含通讯安全、设备安全、软件安全等多角度的安全产品及服务解决方案,包含解决接入问题的网关产品、车载终端的安全产品以及后台的安全管理平台,形成了完整的“云-管-端”一体的智能网联汽车信息安全解决方案,同时涵盖了整个车辆的生命研发周期。
东软安全作为国内首家同时获得汽车信息安全国际标准与中国国家标准建设资格的网络安全提供者,托于东软的平台,以及较深的行业积累行业,东软安全将为企业客户提供“模型式”的安全服务,根据不同用户的行业需求,提供整体的信息安全服务解决方案,此外,还包含安全的运营服务。未来东软安全的产品线将从产品延伸为针对行业的安全服务,
为用户提供更全面的安全服务与安全部署;更完美的解决方案与安全措施。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DeepSeek 的 AI 模型在处理效率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可能对数据中心产生深远影响。尽管引发了科技股抛售,但业内专家认为,这项创新将推动 AI 应用普及,促进大规模和分布式数据中心基础设施需求增长。更高效的 AI 算法有望降低成本、扩大应用范围,从而加速数据中心行业发展。
Rivian 正全面推进 AI 技术整合,开发下一代电动车平台,以挑战特斯拉的市场地位。公司计划于 2025 年实现免手驾驶,2026 年达到 L3 级自动驾驶。Rivian 还将在车载系统中广泛应用 AI 技术,提供语音交互等功能,并计划推出更实惠的车型,扩大市场份额。
Postman 发布了 AI 代理构建器,这是一款创新的生成式 AI 工具。它允许开发者通过整合大语言模型、API 和工作流程来设计、构建、测试和部署智能代理。这一工具旨在简化 API 交互、优化工作流程,并支持创建能执行复杂任务的智能代理,标志着 API 优先的 AI 开发迈出了重要一步。
微软第二财季利润同比增长10%,人工智能年化收入达130亿美元。然而,云计算业务未达预期,下季度指引不及预期,导致盘后股价下跌。公司资本支出创新高,以满足AI和云需求。尽管Azure增长放缓,但微软对下半年增速加快持乐观态度。同时,中国AI初创公司DeepSeek的崛起引发业界对AI基础设施投资的重新审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