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创新商业模式的应用,大量的政企开始了数字化转型。然而,在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却经常被组织忽视,那就是数字化系统能否实现自主可控。
数字化转型引入大量自主可控风险
在数字化转型的大潮中,组织开始将大量应用转移到数字化平台之中,数据开始成为组织最为重要的资产。大量的设备数据、组织数据如果放到国外的平台上,等于是数据在“裸奔”,不要说政府、央企、国企、大型企业,即便是中小企业的数据,都可能“牵一发而动全身”,泄露事关国计民生的机密经济数据、社会数据,将引入不可预料的风险。
数字化程度越高,就越有可能遭受网络攻击。信息技术已应用于社会的方方面面,包括重大基础设施、智能电网、通信设施、高铁等,这些设施一旦出问题会对整个国民经济产生巨大影响。例如,在智慧城市的建设过程中,不符合自主可控要求的数字化系统会影响交通、安防等重要子系统的数据安全,成为智慧城市建设的巨大隐患。
启迪国信首席市场官张永利指出:“数字化系统的自主可控是一个系统化的工程,要提升自主可控能力,首先是要在自主可控的前提下,增强对于基础设施的管控能力,发展自主可控、安全可信的国产安全产品,用以支撑国家信息安全防护的构架。另外,还需要从数字化体系的各个环节入手,对业务数据进行安全加密,并对信息沟通环节进行控制管理,使内网PC终端与外网移动终端的信息安全收发、互联互通。”
构建自主可控的数字化体系
为了满足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自主可控需求,启迪国信提供了完整的自主可控数字化解决方案: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启迪国信以国产化的数字化系统作为基础,打造了“云+端”数字化总体框架。该框架由移动化解决方案、启迪政务云平台、大数据解决方案、物联网解决方案组成,能够帮助企业搭建敏捷、一体化的数字化基础架构,推动面向具体应用场景的智慧能力建设,以及智慧应用数据的互联互通和充分共享。
在应用的安全可控方面,启迪国信数字化平台通过安全接入为上层应用提供支撑。其可通过统一的身份管理,实现用户单点登录和权限控制;通过安全接入网关建立的安全隧道,实现终端设备接入、网络传输数据和应用访问的安全。组织可以通过云平台向移动端推送消息,也可以从内网推送信息。移动端的应用可以访问内网的文档、邮件和数据,可以访问云端的资源和服务。这种移动安全特性既可以满足员工BYOD的场景,也可以满足政府、军队等行业强管控的要求。
“为满足数字化市场的自主可控需求,我们正在同政府、行业组织、企业合作伙伴开展更密切的合作,在技术研发、资源互补等方面进行更加深入的探讨,打造自主可控的数字化生态圈。”张永利强调。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Google 即将为所有用户提供端到端加密 (E2EE) 电子邮件服务,包括非 Google Workspace 用户。这项功能无需 IT 管理员进行复杂配置,可作为 S/MIME 协议的替代方案。企业 Gmail 用户可向任何人发送 E2EE 邮件,接收方只需通过简单的身份验证即可查看和回复。该功能将分阶段推出,并将逐步支持所有电子邮箱。
Vodafone Idea 宣布将升级和扩展其在印度主要城市和地区的光传输网络。此次升级基于诺基亚的光交换技术,旨在满足多太比特数据增长需求,支持企业客户的量子安全服务,并提升4G和5G网络容量。诺基亚将部署先进的光学设备和技术,以提高网络效率、灵活性和可持续性。
微软即将迎来成立50周年。这家Windows巨头在半个世纪的发展历程中,经历了许多高光时刻和挫折。从MS-DOS到Windows,从Office到云服务,再到最近的人工智能投资,微软不断创新并主导着企业市场。尽管在移动领域失利,但其在PC和生产力软件方面的地位依然稳固。50年来,微软的产品和决策深刻影响了用户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方式。
一项新调查显示,72% 的 Z 世代不信任基于人工智能的安全解决方案,成为对数字安全最为怀疑的一代。这种不信任显得尤为讽刺,因为 Z 世代成长于科技主导的世界,却对 AI 控制安全持保留态度。调查探讨了 Z 世代怀疑态度的根源,以及如何通过教育和透明度来解决信任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