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DNET安全频道 04月28日 综合消息:随着智能终端和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应用,手机安全问题日益引起用户的广泛关注,各类手机安全软件也纷纷推出。为了从用户角度更好地评析不同产品的优劣,计世资讯于2014年2月20日—2014年3月1日针对427名智能手机消费级用户展开了网络调研,要求受访者为每月使用1次以上手机安全软件的智能手机用户。从本文起,计世资讯将陆续发布此次调研的相关成果。
首先,从用户对于手机安全的关注度上来看,多数用户的关注程度并不高。
以10分来评价用户对手机安全的关注度,可以看出,尽管各手机安全品牌都在拼命宣传手机安全是如何重要,但实际上目前用户对于手机安全的关注程度并不是很高,总体关注程度仅为5.4分,说明多数手机用户并没有真正感受到手机安全威胁给自己带来的危害,这一方面可能因为多数用户并没有真正开始网上购物、移动支付等实际的移动互联网交易行为;另一方面,也可能由于一些手机安全威胁的隐蔽性很强,如恶意吸费软件、耗费流量软件,用户没有切身体会到这些安全威胁所带来的危害,还有一些安全威胁如骚扰电话、垃圾短信、广告插件等多数用户也并没将其计入安全威胁之内。
从性别上看,女性的关注程度略高一些,这可能在于女性天性相对谨慎,安全意识比男性强一些,另外也在于更多女性更喜欢在淘宝、当当等电商网站上购物,更快地接受了移动互联网上的交易行为,因此对安全也更加敏感一些。
从年龄上看,随着年龄的增长,用户对于安全的重视程度越高,这可能是由于年长群体安全意识本身较强,同时也可能由于年龄越长,职位越高,手机上所存储的通讯录、文档等信息的保密性越强,因此对于安全的重视程度也越高。
安全威胁已经切实地侵入到多数用户的手机,但很多手机用户却浑然不知,这还需要手机安全厂商能够更加明确地让广大用户看到安全威胁所带来的危害,如每月有多少病毒、木马侵入过每个用户的手机,有哪些恶意软件意图盗取账号等,以引起用户的充分关注,增强手机安全意识。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机器人和自动化工具已成为云环境中最大的安全威胁,网络犯罪分子率先应用自动化决策来窃取凭证和执行恶意活动。自动化攻击显著缩短了攻击者驻留时间,从传统的数天减少到5分钟内即可完成数据泄露。随着大语言模型的发展,"黑客机器人"将变得更加先进。企业面临AI快速采用压力,但多数组织错误地关注模型本身而非基础设施安全。解决方案是将AI工作负载视为普通云工作负载,应用运行时安全最佳实践。
MBZUAI研究团队发布了史上最大的开源数学训练数据集MegaMath,包含3716亿个Token,是现有开源数学数据集的数十倍。该数据集通过创新的数据处理技术,从网页、代码库和AI合成等多个来源收集高质量数学内容。实验显示,使用MegaMath训练的AI模型在数学推理任务上性能显著提升,为AI数学能力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撑。
面对心理健康专业人士短缺问题,谷歌、麦肯锡和加拿大重大挑战组织联合发布《心理健康与AI现场指南》,提出利用AI辅助任务分担模式。该指南构建了包含项目适应、人员选择、培训、分配、干预和完成六个阶段的任务分担模型,AI可在候选人筛选、培训定制、客户匹配、预约调度和治疗建议等环节发挥作用。该方法通过将部分治疗任务分配给经过培训的非专业人员,并运用AI进行管理支持,有望缓解治疗服务供需失衡问题。
这项由多个知名机构联合开展的研究揭示了AI系统的"隐形思维"——潜在推理。不同于传统的链式思维推理,潜在推理在AI内部连续空间中进行,不受语言表达限制,信息处理能力提升约2700倍。研究将其分为垂直递归和水平递归两类,前者通过重复处理增加思考深度,后者通过状态演化扩展记忆容量。